运营或研究企业,都不得不面对销售和营销。
销售,对应的英语就是卖;;营销,对应营销。
关于销售和营销的区别,已经有很多精彩的讨论,大多数人认为它们是相辅相成的。但德鲁克的观点有些不同。德鲁克认为销售和营销实际上是对立的,两者不是同义的,也不是互补的。
简单来说,销售就是把东西卖给顾客。为了让顾客购买,他们应该贴上醒目的“眼泪大甩卖”,用唾沫赞美自己的布“洗、干、铺、盖”,或者搞买一送二、饥饿营销等等,伤害1000个敌人,花费800的极端措施。
营销就大不一样了。德鲁克认为,营销的真正目的是禁止销售。产品发布前,媒体和客户都很期待。产品一经推出,世界震动。为了尽快拿到,顾客愿意通宵排队,被牛狠狠宰了也无怨无悔。有了这样优雅的营销,就不需要难看的销售了。
产品最终是被消费者使用的,自然会认为消费者应该尽可能满足。只有消费者满意了,才能有人买单,销售才会成功。这种想法是正确的,但是从销售的角度来看,最容易陷入的陷阱就是:消费者至上。消费者是上帝,那么消费者不应该是至高无上的吗?只要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,产品就可以销售。只有满足消费者的需求,产品才能销售出去。
消费者第一的说法有什么错?简而言之,问题是消费者的需求根本无法满足。消费者是一个群体,群体中的每个人都不一样:有人喜欢酸甜,有人喜欢辣咸;既辣又微辣,干辣、辣、爆。以每一个消费者为上帝,试图满足每一个消费者的需求,这种企业经营不下去。消费者至上是一种假象,现实中从未真正实现过,也没有企业真正做到过。
消费者是第一位的,这是由消费者主导的。因为消费者的多样性和多变性,跟上消费者的需求必然会亏本失败。怎么做,只能变被动为主动,变销售为营销。
不要指望满足完全不能满足的消费者,而是以企业为主导。企业说了算,不是消费者。根据企业的实际能力,根据自己对一些消费者需求的理解和感知,我们可以生产出合适的匹配产品。摒弃野蛮销售,化暴力为诱惑,你我才能和谐相处。
营销,聚焦我,似乎有点自大;销售,自私自利,真是媚俗。从销售或营销的角度来看,两者似乎略有不同,但实际上还有千里之遥。大多数企业其实在两者之间摇摆不定,刚创业,消费者很少,又不自觉地专注于营销;随着用户的增加,无穷无尽的消费需求将被收集。这时最容易陷入反馈-升级-反馈-升级的陷阱。在努力工作的同时,也不能忘记安慰自己:我们是在服事上帝,只要我们不断满足上帝的需求,上帝就会一直眷顾我们。{边肖之前做过软件开发,对软件的需求不明确,所以会!}
为什么触控智能手机的成功属于苹果,而不是老诺基亚和摩托罗拉;为什么手机操作系统迅速被安卓和iOS占领,而不是塞班和Windows Mobile继续占据主导地位?相信目前在老牌手机厂商的办公桌上,有无数的消费者需求等待满足。问题是,即使这些要求得到满足,消费者也会对苹果手机视而不见。
事实上,每个人都在称赞苹果的设计和创新。问题是,苹果的这些设计和创新从何而来?可以肯定的是,这些创新不会来自消费者,而只会来自苹果本身;苹果被果粉追捧,不是因为它的销售技巧,而是因为它成功的营销。